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-> 新闻动态

不负韶华,只争朝夕——19级集中班“停课不停学”案例修正讨论活动

来源

|

时间: 2020-03-12

“流年笑掷,岁月可期,不负韶华,只争朝夕”。对于19级集中班的同学们来说,从进入校园开始第一堂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八个月了,在这八个月的时光里,同学们从第一次走进企业课堂,到观摩和模拟案例大赛,再到案例写作的学习、企业案例的撰写、案例视频的录制,一系列围绕案例展开的学习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,让我们体会到了案例之美。

案例写作一直都是“北科标配”,而优秀案例更需要师生同行、“千锤百炼”,在这其中不断提升能力、提升标准、提升效率。2020年3月5日,北科大MBA 19级集中班认真贯彻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案例讨论的部署和要求,保证“停课不停学,自觉更自律”。因此,各阿米巴小组“定时间、定课题、定方案”,如火如荼地组织同学们开展了疫情期间的二次讨论,围绕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,将此次主题确定为“一手资料的重要性”,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。

晚上19:00,大家通过群内分享的腾讯会议链接准时进入线上会议。本次讨论本着“由发散到收敛”的思维模式,放大发散颗粒度,不断抛出问题,共同解决问题,保证尽可能全面地讨论一手资料对案例的重要性。

01  把控主题——界定什么是一手资料。

芦俣同学作为本次讨论召集人,谈了自己的观点:一手资料,也就是原始资料,由对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。对内可公开,具有保密性、准确性,可作为内部工作中参考使用;对外可发布,指在网络、自媒体中均可搜索到的正确参考数据。对于一手资料总结为三个特性:一是创新性,即在现有一手资料中,寻找创新原点,找出与其他渠道获取资料相异的新东西;二是准确性,保证一手资料准确真实;三是保密性,即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提供方同意,存在一些未公开内容,需要做好保护。

02  互为人师——在学中问,在问中学。

对于案例中使用的一手资料,只有发现问题,才能解决问题。大家各抒己见,互相答疑,对一手资料的获取及重要性进行了剖析。

如何获取一手资料?

郑晓彤同学:一手资料是自己通过访谈,拜访企业搜集的,我们收集的是论据,用于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支撑想要说明的理论。

马小彤同学:想获得一手资料,最直接的是进入该领域,置身其中,或找到该领域的专家能手去挖掘一手资料。

一手资料较难获取,如果不能获取应该如何处理?

张子毅同学:当资料没法直接从企业内部获得,可以通过参考财务报表,券商,研究报告,或者其他文献来获取信息,以此来扩充信息。

王泽平同学: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如果一手资料难以获取,我们也可以通过收集足够多的其他资料,整合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问题,避免重复与雷同,进而有所创新。

王頔同学:无法拿到一手资料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从选题、角度等方面弥补,有选择地运用好现有的资料更为重要。

如何做好获取一手资料前的准备和获取后的处理?

彭晓莉同学:先想好要什么再去找什么。搜集第一手资料,可以找到多种形式的材料,有利于增加案例的表现形式。

王蒲同学:所有的资料都服务于案例的论点,有目的、有取舍地去搜集资料,对案例写作也许更为重要。

03由此及彼——由“一手资料”到“可读性”

通过讨论案例中使用一手资料所取得的效果延展到讨论过的“案例可读性”。

白雪同学:“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一手资料具有客观性,更具可思考性。而且,一手资料形式多样化,可以助我们提升案例可读性。

张欣同学:一手资料对于描述型和决策性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真实的讲述案例的全过程,不会被整理过、加工过的信息混淆是非,容易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
秦炳娟同学:有了一手资料,案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空洞无物。以此为依托,结合使用说明要论证的理论,可以更好地组织案例材料的逻辑性,从而增强可读性。

罗晟同学:拿到一手资料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在案例中用好资料,让案例更具有可读性,不是枯燥的数据堆砌。
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今后,我们会继续在讨论中学习,在学习中讨论。“捞干货”、“重质量”,不断组织“头脑风暴”。本着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”的思想理念,做到融会贯通,知行合一。

第一阶段的小组活动已经结束,我们在案例中梳理结构、拎清主线、找出疑难,第二阶段老师们将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,让我们珍惜机会,积极进取,不负师恩,更不负学习的时光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出品:北科经管MBA中心

文案:芦   俣

编辑:董   谨

       责编:陈欢 赵明威

审核:黄晓霞